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 9:00-17:00,周一全天闭馆(节假日另行通知)
在线咨询
EN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current)
资源
资讯
咨询
活动
专题
指南
少儿
捐书
站内搜索
个人中心
数字资源
资源导航
类别
全部
图书
报刊
数值事实
多媒体
学习考试
少儿
古籍
党建
自建资源
开放获取
字母
全部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语言
全部
中文
外文
途径
全部
馆内访问
馆外访问
试用
地方典籍数据库(北京)
“地方典籍数据库”收录北京地方古籍文献178种,其中方志53种、地方诗文总集2种、家谱8种、综合地方文献115种,20G。此后还将持续更新文献数据,优化库内整体架构,定期发布最新成果,最大限度地完成互联网大数据交互服务。 “地方典籍数据库—北京”以北京地方文献为核心,专注于古籍文献数字化,为丰富北京各大馆藏文献建设和研究提供强力支援。
馆内访问
馆外访问
四部丛刊2009增补版
《四部丛刊2009增补版》在原有《四部丛刊》内容基础上,新增补经史子集(《四部备要》)内容一亿三千万字,365种书,18440卷,所有增补经史子集内容均选自较有代表性的校本、注本,并首次开放《四部丛刊》张元济先生的全部权威校勘内容。
馆内访问
馆外访问
清代史料汇编
《清代史料汇编》分六大类汇集清代各种书籍,分别为清代史料类、清代地理文选类、清政府仪制政令类、清代儒家及杂家集类、清帝御制诗文集类(康雍乾)、清人别集类(附词曲选),是全方位研究清代政治、文化、军事、地理的丰富资料,是不可或缺的清代史料库。
馆内访问
馆外访问
大明会典
《大明会典》是明代官修之记载典章制度的政书,是研究明代典章制度的重要资料。《大明会典》始纂于弘治十年(1497)三月,共一百八十卷。嘉靖时又经两次增补,至万历时复加修订,撰成重修本二百二十八卷,记载了自明王朝开国至洪武二十六年前所创建与设置的各种主要官职制度。本数据库全文数字化《大明会典》为万历重修本。
馆内访问
馆外访问
大清五部会典
《大清五部会典》作为清代典章制度类史料之一种,是记载清代国家体制和各部、院职责权限的权威文献,在清史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清代十二帝十三朝276年间共编有五部《会典》,分别修于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光绪朝,俱为满、汉文单行本。本数据库囊括了汉文《大清五朝会典》的全部内容。
馆内访问
馆外访问
光绪新法令
《光绪新法令》内容起自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止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共四函二十册。它是研究清末“新政”和法律、规程的重要文献,同时,因民国早期出台的众多法律、规程又大都肇端于此,故其也是研究中国近代化进程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
馆内访问
馆外访问
清代外交档案文献汇编
《清代外交档案文献汇编》收录整理有关清代外交的重要文献,包括清代官员所记载的交涉、出访、勘界等一系列外交书稿实录等史料文献,民国故宫博物院编辑的《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清宣统朝中日交涉史料》、《光绪乙巳~丁未年交涉要览》、以及民国时期出版的《筹办夷务始末补遗》等极具史料价值的珍贵文献。
馆内访问
馆外访问
十通
《十通》收集了十部史学巨著,包括唐代杜佑所撰的《通典》,宋代郑樵所撰的《通志》、元代马端临所撰的《文献通考》、清高宗敕撰的《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献通考》和近代刘锦藻所撰的《清朝续文献通考》,合成“十通”。全书共计二千七百多卷,三千多万字。
馆内访问
馆外访问
中国历代石刻史料汇编
《中国历代石刻史料汇编》辑录418种金石类古籍中的15000余篇石刻文献,并附有历代金石学家撰写的考释文字,总计1150万字。所有碑文按朝代排序,利于读者查阅。全书从秦砖汉瓦到碑文墓志,上下两千年,内容涵盖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宗教、文学、科技、民俗、教育、地理等各个方面。
馆内访问
馆外访问
民国风云
民国风云全文数据库收集整理了多方面的民国档案资料,内容涵盖北洋工商、辛亥革命、南京政府、财政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海关等各个方面,并收录了三万余名民国时期军政要人履历资料,还特别附加了《东方杂志》总目信息,从史料背景文字、人物履历、杂志标题三个不同的历史角度,为全方位研究了解民国各个时期提供详实的资料。
馆内访问
馆外访问
清代历朝起居注
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是历代王朝修实录和正史的重要依据,因其是皇帝言行的原始记录,史料来源最为直接,较实录更有原始真实可信度,堪称第一手史料。《清代历代起居注》起自康熙十年(1671),至宣统二年(1911)而止,时间范围涵盖从康熙朝到宣统朝,为清代历史研究提供了完整详尽的原始内容。
馆内访问
馆外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