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很重视宣传出版事业,把出版当作党在战争年代配合武装斗争的另一条重要战线。历史的发展也表明,党中央对新闻出版工作,做到了周密的考虑和全盘性的安排,不仅在解放区设立主管机构,筹建印刷厂,建立新华书店,使得解放区的出版事业在筚路蓝缕的条件下蓬勃发展起来,而且对国统区的出版工作做了精心布置。本展览选取解放前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家重要出版社做简要介绍。
解放社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在延安创立的综合性的出版机构,前身为1937年4月成立的《解放》周刊社,张闻天担任主编,编辑出版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和介绍党的方针、政策等报刊书籍。从1938年1月起,为加强党的宣传工作,由张闻天、秦邦宪、凯丰等组成中央党报委员会。中央党报委员会除继续编印《解放》周刊外,用解放社的名义出版了《抗日战争丛书》、《马列丛书》等。毛泽东许多重要著作的单行本,如《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等亦由解放社出版。解放社出版的图书,不仅供应陕甘宁边区和其他各根据地,而且还秘密供应国民党统治区甚至远销国外。在当时,解放社出版的书刊在国内享有较高的声誉。
新华书店
1937年4月《解放》周刊创刊后,署名“陕西延安新华书局”发行,当年10月即改名为“陕西延安新华书店”。新华书店的店址设在延安清凉山,名义上负责《解放》周刊的发行工作,在党中央的指导下,新华书店逐渐发展成具有出版、发行能力的文化机构。1939年9月1日,延安新华书店门市部及各业务科正式开业,毛泽东为其题写店招。1940年延安新华书店在山西兴县、黎城等地建立分店,后改称总店。1942年5月1日,在延安成立了陕甘宁边区新华书店,管辖区内的发行工作。新华书店总店与设在国统区的我党《新华日报》营业部和革命进步书店建立业务关系,又协同和支援敌后抗日根据地、解放区开展出版发行工作,从而基本上形成一个全国性的书刊发行网。
在总店的协同和支援下,各根据地、解放区分店的出版发行事业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晋察冀新华书店和华北新华书店。
晋察冀新华书店,经营范围在晋察冀边区。1941年5月5日,晋察冀新华书店在《晋察冀日报》社发行科的基础上成立。《晋察冀日报》社是边区创办最早的中央分局机关报,也是最有权威、最有成就的出版社,集报、刊、书的编、印、发于一身。第一部《毛泽东选集》就是由晋察冀日报社出版的。晋察冀新华书店成立之后,出版发行工作进一步扩大。
华北新华书店,经营范围在晋冀鲁豫边区,设有编辑部、经理部、发行部,并拥有造纸厂、油墨厂、印刷厂和职工技术学校等。开始依附于《华北日报》社,1942年独立编制,出版了大批书籍。如《兄妹开荒》、《白毛女》、《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1948年4月华北新华书店与晋察冀新华书店合并,仍称华北新华书店。
东北书店
于1945年11月在沈阳开始筹建,并于11月16日成立,是在东北日报社领导下的图书出版、发行机构。在动荡的年代,为了工作的需要,东北书店多次转移。1946年5月从长春迁到刚刚解放的哈尔滨,6月从哈尔滨迁到佳木斯,成立了东北书店总店。一年后总店又迁回哈尔滨,并归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直接领导。此时东北书店在已解放的区域内建立了图书出版、发行网络,在大、中城市设分店,县、乡设支店。到1949年7月1日,东北书店与全国书店统一称新华书店。
从1945年11月成立到1949年7月统称新华书店,短短4年里,东北书店出版、发行了大量的政治书籍、革命文艺作品和报纸、刊物,总计达几百万册(份),成为了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中央方针政策的基地和革命文化、红色出版物的摇篮。在众多的出版物中,印刷质量最高、装订最精、发行量最大要数六卷合订本《毛泽东选集》。这套书是在东北局宣传部长凯丰主持下编辑出版的,出版后迅速发往东北各地,在广大干部和指战员中掀起了学习、运用毛泽东思想指导解放战争和土改运动的高潮。
东北书店虽然仅仅存在4年多的时间,但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深远的政治影响,在中国出版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