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村庄记忆:民俗学转型的一种可能性-刘铁梁
民俗学,向来是以研究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现象为己任,但是这种学术理念却受到了当前现实生活的严峻挑战。赖以进行民俗学田野作业的所谓古老的乡村、街道,懂得民俗的“传承人”,都越来越少;但是,我们也发现,进入城市化过程的普通人却对自身生活的变化有了更加主动的记忆与自觉的体悟。因此,民俗学的研究方向和工作方式都需要转型,一种不是将民众作为研究对象,而是作为交谈对象,通过合作来共同记述关于城市/村庄的亲切记忆,将可能是民俗学今后对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贡献。讲座准备结合本人在北京城乡进行调查的亲身经历来提出这些看法。
刘铁梁现任北师大文学院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出版《中外民俗学词典》、《中国各民族神话》等多部著作。民俗学学科的创建与实践,获教育部2001年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