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图讲坛 从国家祭祀场所到公共活动空间-北京七坛的故事-张勃

从国家祭祀场所到公共活动空间-北京七坛的故事-张勃

浏览次数:1759

从国家祭祀场所到公共活动空间-北京七坛的故事-张勃

北京现存的天、地、日、月、社稷、先农、先蚕等七坛,原本是明清时期的国家祭祀场所,进入民国以后,均被辟为公园,成为公共活动空间;并先后成为北京市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祭坛又经修缮,并得到一定程度的活化,成为相应祭祀仪式(表演)重现的地方。七坛的故事反映了中国社会在辛亥革命之后发生的巨大变革。 张勃,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主要从事民俗学和北京学研究,尤其注重节日与礼俗研究。著有《唐代节日研究》《明代岁时民俗文献研究》《清明》《中国人最应该知道的77个礼俗》《中国民俗通志·节日志》等著作多部,主编《齐鲁特色文化丛书·礼仪》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著作《明代岁时民俗文献研究》获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等荣誉2项。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多项。